逐梦“钢铁侠”

妮娜妮娜 影片新闻 2024-06-11 59 0

逐梦“钢铁侠”

本报记者 张悦

张锐一直有一个梦想:制造人形机器人,能走能跑,造福人类。

在他的公司里,四款人形机器人依次排开,它们有的只有两条“腿”,有的加上了身体和脑袋。“人形机器人和别的机器人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自由度或者说关节。大部分工业机器人的自由度都在7个以下,我们一般能达到56个。这在世界上都是比较领先的水平。”机器人的自由度是指机器人在空间中可以独立移动的方向和角度的数量,自由度越高越灵活。

作为北京钢铁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锐正一步步靠近自己的梦想。

“小时候玩机器人比较多。”谈及自己与机器人的缘分,这个35岁的小伙子腼腆一笑。读大学时,张锐不顾家人反对选择了自动化专业。大学期间,他在课堂之外自学控制机器人相关知识,大三在中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大四造出双轮自平衡车……沉浸在新型机器人智能控制的世界里,张锐以为自己将一直在这个方向做科研。可毕业时,张锐发现国内企业更重视传统工业机器人。

犹豫了一番,张锐选择了当时国内顶尖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所,“因为无人机也是一种无人系统,跟机器人有些相关。”后来,他又去了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等科研单位。在自动化所时,他是年纪最小的,也是唯一一名本科毕业生。所里2000多名员工,他永远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常常晚上11点还没回家,第二天早上5点就又来了。这么拼是为了什么呢?“其实就是为了把一个个事情给研究明白。”

2015年,张锐发现美国宇航局正在研发人形机器人。“这是一个很前沿的科技,未来应该会变成比较重要的产业。”儿时的梦想再次被激活,张锐又一次不顾家人反对,辞职创业。当年9月,张锐就创立了北京钢铁侠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人体身高和比例,把人的肌肉骨骼模型抽象成数学模型,再去设定每一个关节的调动,把人体医学、生物学、机器人学等学科知识融汇到一起。仅仅半年时间,他们做出了第一代“原型”机——一个由两条腿构成的机器人。2016年初,“原型”机组装完成的那天,看着能迈步的机器人,张锐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这意味着他们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不过也意味着,他们即将开启攻坚模式——让两条腿,变成一个人。“胳膊要增加自由度,腿的负载重量更大,还要让它会握手会舞蹈,能上下台阶,整体复杂度高很多。”

这一次,张锐不仅把所有能找到的文献整理出来,还花了大量时间走访世界上全部二十多个人形机器人研发团队。

等第二代、第三代机器人出来时,“钢铁侠”开始吸引世界目光。“在2023年之前全世界做人形机器人的总共也就200个人,跟别的国家比起来我们真的不差。比如我们的机器人在行走状态下,整机功率低于200瓦,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比我们功率更低的机器人。”

如今,这个年轻人已经带着团队将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更迭到了第六代,将核心零部件自主化国产化程度达到了99%,更是实现了人形机器人最早的商业化落地。“人形机器人是系统性工程,需要庞大的产业分工。我今生能看到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就很好了,它值得我一直去努力。”张锐希望,未来能让人形机器人整合扫地、洗碗等功能,让它在日常的家庭养老服务和各种危险复杂环境中,帮助人完成大部分工作。

喜欢0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 昵称(必填)
  • 邮箱
  • 网址